闽北大力发展竹产业,既要生态好,又要百姓富这根竹子怎么“吃”竹制品生产车间里,工人正细心查看茶具烤漆质量。余杉芳摄福建是我国主要竹产地,现有竹林面积1600多万亩,占全国1/3;闽北竹林面积占全国1/10,其中建瓯竹林面积超过120万亩。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可食、可用,其代木功能也非常强大。
要守住闽北的绿水青山,又要解决农民致富问题,以当地最优势资源发展竹产业是个好选择。但,这根竹子究竟怎么才能吃好呢?突破技术瓶颈才能保住好生态,在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刚刚煮熟的鲜笋,经过一条生产线,分装成一袋袋小包装;之后只需要10多秒,就被速冻到零摄氏度以下。
这样操作之后,即便贮藏数月,无需加工、开袋即食,满嘴依旧是刚刚挖出时又嫩又脆的原汁原味。这样的镜头,在吴良如的脑海里反反复复地出现过很多次。他研究了一辈子竹子,又最爱吃鲜笋,如今终于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的地方,就是福建面积第一大县、全国竹林面积第一大县南平市下辖的建瓯市。老吴是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南平市在全国第一个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他因此与南平的建瓯明良食品公司结下缘分。建瓯明良食品公司是位居全国鲜笋销量前三的龙头食企之一。
可明良总有块心病,别瞧销量很大,产值却不算很高。为什么呢?公司手里没啥绝活。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发明的水煮笋保鲜技术被引入国内,技术的核心其实就是把笋煮熟后浸在酸液中,以便长时间保存。
但这项技术本身有缺陷,酸液处理法会让鲜笋失去原汁原味,而且这项技术在推出后一直没什么新的发展。另一方面,食用笋技术不断出现,能吃到鲜笋,谁还吃罐头食品?此后20多年间,在其他食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闽北用于春笋制作的毛竹收购价格不涨反降,从每根0.70.9元,降为0.50.6元。
业内人士分析原因,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保鲜技术没发展。毛竹收购价格下降,首先带来的就是竹农砍伐数量的增加。
眼看着一片片竹林倒下,当地政府急,老吴也急。突破技术瓶颈才能保住好生态,才能在市场上闯出一片天。老吴的想法与明良公司一拍即合。
老吴负责从竹笋生物性入手进行研究,明良公司负责保障试验用的工艺装备。经过多次反复试验,2016年,投资4000多万元、国内首条鲜笋速冻生产线终于研制成功。一招鲜带出一步先。
明良鲜笋一举占领了日本大半市场,售价还提高了1/3以上。2017年,老吴与明良继续合作,研制从鲜笋的废弃物中提取生物蛋白和膳食纤维制成食物添加剂笋粉。这下,竹笋加工的下脚料都能产生财富,小竹子更让人爱惜了。
如今,这条投资3000万元的生产线已通过验收,年底即将投产。不拼价格拼品质,单品高收益也是对资源的保护老吴与明良公司的一招鲜,吃遍天,让很多竹产品企业眼红。
但这样有门槛、难模仿的一招鲜,在竹材加工产业似乎很难找到。在闽北地区,竹地板、竹茶具、竹家具、竹餐具等各种竹制品加工企业多达数百家,各家企业虽也有些自己的独特技术、独特产品,但由于产品极易被仿制,很多畅销货红火没多久,就被拖进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循环,该怎么破呢?走进顺昌县盈昌竹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迎面的标语透露出老板高春娥的勃勃雄心:全球顶级环保竹制品制造商。高春娥坦言,要实现这个目标,仅有技术优势还不够。高春娥不到20岁时就开始从事竹制品加工产业。
一开始,她家企业也是生产竹筷、竹凉席之类的日常用品,走全部外销的路子。竹制品加工业属于低端产业,市场上求大于供的时候,各类竹加工厂遍地开花;供大于求的时候,便互相杀价抢单。
她说,价格拼到最后,其实大家都越来越不好做。有一次,一位合作客商问她:为什么你们只专注价格?为什么不能专注于把品质提升上去呢?价格是有限的,品质才是无限的。一语点醒梦中人。
此后,高春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以创新提升品质上。竹制品在代木过程中,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也有天生的短板:容易开裂、发霉。如果能想办法补齐这些短板,竹产品的优势会在更多人眼里亮起来。请专家搞研发实验、不断尝试新工艺,高春娥的付出没有白费。
借鉴传统中国工艺,公司重点研发的竹餐具系列,以榫卯拼接新工艺、生态胶水等新原料,解决了易裂、易霉等问题,市场前景一片光明。榫卯拼接至少要增加6道工序,生态胶水则比普通胶水每吨成本要增加近1倍,这样的投入不是一般小企业可以承受的。然而,高投入带来的高品质,为高春娥赢得了稳定的国际订单,也让公司一步迈进了高端竹制品市场。一套儿童餐碗卖价20美元、一张2英尺见方的菜板最少80元,一套个性定制的茶桌8000元由于率先通过瑞士SGS机构各种严苛检测,高春娥的竹制品在欧盟、美国、日本市场上,每件都要比同行定价至少高出1/3,公司自有品牌,被国际商家定义为竹制品中的奢侈品。
低价竞争的后果不光是大家都赚不到钱,而且是资源的巨大浪费。高春娥说,她希望能带动更多企业走品质发展的路子,让大家的荷包鼓起来,也让家乡的竹子更有价值。政府搭建创新平台,促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其实,无论是增加科技投入,还是提升产品品质,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这条路上,只靠企业单打独斗还远远不够。
南平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这一点,在当年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基础上,又开始探索打造绿色发展公共创新平台。如果能及时研发、转化新技术,不断推进产业发展,百姓就能得到更多实惠,当地资源效益就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我们搭建这个平台的初衷。建瓯市委书记丘毅说。
建瓯的华宇竹业,原本只是一家生产竹木地板坯的小企业,而今已成长为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竹木复合板生产企业。这样的改变,源于建瓯科技竹硅谷的有力助推。早在2011年,为提升竹林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南平市就成立了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包含19家竹加工龙头企业、5家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所、3家科技服务机构,华宇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和2016年,建瓯市又分别与厦门大学和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共建海西竹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017年3月,福建省618虚拟研究院竹产业分院在建瓯市设立并授牌。至今,这些平台已为南平竹企创造出各类专利136件。
华宇竹业正是这些专利的共同持有者和受益者之一。创新平台的不断发展,解决了众多毛竹加工小企业无力投入科技研发的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在创新平台支持下,全市林产加工企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2561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已达364家,其中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另一方面,创新平台也为当地数十万靠竹吃竹的竹农增加了收益据测算,目前毛竹市场上,用于加工的原料竹价格为每根15元至20元,加工成竹帘可增值到30元,加工成竹地板可增值到50元,加工成竹纤维可增值到100元,加工成竹工艺品综合产值可达300元。
一根竹子可以变成多种产品,受到精心保护的竹林还可以卖空气。2017年底,经福建省发改委批准备案,南平市在全国卖出了首个竹林碳汇项目,首批为3.4万亩竹林,成交价11.94万元。
经济效益的提升,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竹林的保护,原来要砍好几根才能获得收益,如今一根竹顶上好几根,谁还愿意多砍呢?闽北大地,一根根竹子,化作美味的鲜笋、精致的竹具、清新的空气,卖出了好价钱,又守护了好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正逐步成为现实。(记者赵鹏邵玉姿)。
本文关键词:BOB博鱼,BOB博鱼·(Boyu),BOB博鱼·(Boyu)中国官方网站-BoyuSPORT
本文来源:BOB博鱼-www.cye1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