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县干涸半个多世纪的湖泊连续6年形成水面青土湖治沙唤回碧波漾地处河西走廊东北端的甘肃民勤县,从地图上看,像一只楔子将我国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隔开。依托石羊河形成的民勤绿洲,是防止这两大沙漠合围、扼制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受沙尘侵袭的重要生态屏障。植树固沙,一直贯穿在民勤人的生产生活中。
又是一年春风吹。挖穴、栽植、浇水4月14日,在民勤县沙漠沿线,一支支专业治沙队伍趁着春天忙碌起来。
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湖,因治沙造林碧波重现47岁的杨生义是甘肃省民勤县青土湖区域的护林员,治沙造林将近10年。青土湖曾是石羊河的尾闾湖,明清时期有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1959年完全干涸。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获国家批复实施,民勤生态治理步入快车道。
2008年的青土湖,除了星星点点的白棘,就是碱土和沙丘。一天造林下来,鞋子里装满了碱土和沙子,挤得脚趾生疼。杨生义回忆说,那时他主要是压沙造林从农耕区开始向青土湖纵深逐年推进,生态移民区全部造林绿化。2010年,红崖山水库首次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
在杨生义看来,那一刻是历史性的:脸和嘴没那么干了,终于有水了!51年啊!整整51年啊!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民勤县不断加大青土湖区域的生态用水下泄保障力度。累计建成防沙治沙核心示范区1000亩,压沙造林5万亩,围栏封育12万亩。2015年,青土湖水面达到22.36平方公里,连续第六年稳定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约束性目标任务,重现碧波荡漾,并形成了约106平方公里的旱区湿地,各类水鸟、野生动物在此生息繁衍。
采取网状草方格固沙,千里沙海正变身为生态屏障绵延起伏的沙丘被草方格罩了个严实,一株株梭梭苗栽植其中。在民勤县沙漠腹地,千里沙漠大林带第二工作队领班魏润鸿和他的队伍正在治沙植绿。千里沙漠大林带是武威市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规划用6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省界沙漠沿线营造一条长562公里、宽1000米以上的生态林带,其中民勤段全长467公里。
一架犁铧,一把铁锹,一捆麦草从懂事起,魏润鸿就记得,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向黄沙宣战。我们用麦草或者稻草,先对流动沙丘进行固沙,固沙之后在沙区当中进行人工造林,让沙区慢慢稳定下来,逐步恢复植被。魏润鸿说。
20多年过去了,民勤人创造的网状草方格,如今成为沙漠环环相扣的防护带,蔚为壮观。在青土湖腹地,草方格中成片的梭梭林郁郁葱葱,湖里水光潋滟,芦苇摇曳,一派生机盎然。资料显示,治理前的青土湖及民勤湖区,沙化面积曾以每年2.3%的速度增加,每年有7000亩土地沦为沙漠。坚守和执著换来了绿色的希望,在一代代民勤人的顽强抗争下,截至目前,民勤县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2015年的17.7%。
众多志愿者参与治沙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80后的马俊河是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的发起者之一。另外一名发起者韩杰荣,是一名70后。2005年,他们和伙伴们一起,成立了公益组织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环境保护。当时很多人想不通,两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为啥要回到这个穷地方?马俊河说。
几年后,他们取得的成就已经悄然回答了当初人们的疑问在他们的影响下,如今已有超过6000人次的志愿者参与了防沙治沙活动,累计种植梭梭2万余亩。十几年间,民勤县相继制定出台了《民勤县压沙工程管理办法》《民勤县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的实施意见》等,将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风沙口营造的治沙生态林承包给农民管护经营,累计完成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40万亩,发展以梭梭接种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5万亩。到谷雨节,梭梭根部嫁接的肉苁蓉就会破沙而出。
马俊河指着远处的梭梭林说,治沙产业的兴起,让群众有了一定的收入,能够真正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记者林治波银燕)。
本文关键词:BOB博鱼,BOB博鱼·(Boyu),BOB博鱼·(Boyu)中国官方网站-BoyuSPORT
本文来源:BOB博鱼-www.cye189.com